儿童生长发育产品:科学助力下的身高突破与风险博弈

    2025-10-09    来源:健康日报网    编辑:健健

数据显示,我国有3.2%的3-12岁儿童面临矮身材问题,并且这一比例还在逐年增加。这类普遍的“身高焦虑”,催生了庞大且多元化的儿童生长发育口服产品市场。

面对市场上种类繁多的产品,家长们即持希望,又充满疑虑:这些口服产品真的安全有效吗?

随着家长对儿童身高关注的提高,儿童生长发育口服产品市场近年来呈暴发式增长。这一市场的快速发展直接回应了家长对于产品“安全有效”的核心需求。

当前,全球儿童生长发育产品市场的发展聚焦于三大关键趋势:干预机制走向精准化,产品成分转向天然化,证据体系追求科学化。这一演进直接回应了家长对于产品“安全有效”的核心需求,推动行业形成“食品级干预优先、药物级治疗兜底”的共识性方案。

1、基础营养补充:氨基酸与微量元素协同效应。

赖氨酸作为人体必需氨基酸,是生长激素合成的核心原料,能直接刺激骨骼生长板软骨细胞的分裂增殖。但人体无法自行合成,必须从食物或营养补充剂中获取。据中国营养学会调研,仅34%儿童日均赖氨酸摄入达标。而科学补充赖氨酸的孩子,身高增长速率较未补充者提升40%以上。中国儿童保健协会2025年临床报告数据显示,71%身高滞后儿童存在赖氨酸和钙缺乏。

研究发现,赖氨酸与锌、钙等微量元素协同作用可最大化促生长效果。其中赖氨酸与锌元素的协同作用已得到 40 余年临床验证。例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研发的“赖氨酸硫酸锌口服液”(促长灵),凭借 “赖氨酸促蛋白合成 + 锌调节代谢” 配方,成为儿科临床标杆制剂,适用于锌及赖氨酸缺乏引发的生长迟缓、食欲不振等问题。

image.png

消费端市场中,以新西兰Groupcare“小鹿冲冲”为代表的赖氨酸产品,通过补充儿童饮食中缺失的赖氨酸,为身高增长提供精准营养支持。

2、益生菌调节“肠-骨轴”,促进骨骼的健康生长。

MGBlab菌肠脑实验室发现,肠道菌群健康直接影响 IGF-1 生成与骨骼生长。基于 “肠 - 骨轴” 机制的益生菌产品成为新方向。代表产品BL-11 益生菌,可改善儿童肠道菌群平衡、促进短链脂肪酸(SCFAs)生成,增强营养吸收效率,间接助力身高增长。

国际知名期刊《Frontiers in Nutrition》发表的研究显示,69 名儿童每日服用含 600 亿 CFU 的 BL-11 益生菌 12 周后,身高较安慰剂组平均多增长 2.6 厘米,证实了该母乳源菌株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L-11的促生长效果。

3、GABA类产品优化睡眠,促进生长激素分泌。

生长激素主要在夜间深度睡眠阶段脉冲式分泌,GABA(γ- 氨基丁酸)类产品据此研发。作为重要神经递质,GABA 可抑制神经元的活动,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延长深度睡眠,从而间接增加生长激素释放量。

也有研究显示,GABA可能促进下丘脑分泌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从而增加生长激素分泌;另一方面抑制生长激素抑制素的分泌,为生长激素释放创造条件。

金蓓高、赛比高等品牌的GABA产品,通过补充GABA构建起“睡眠 - 生长” 闭环。优化睡眠结构以促进夜间生长激素的自然分泌,为身高增长创造有利条件。

4、IGF-1靶向增敏,提升生长轴效率。

儿童生长依赖 GH-IGF-1 轴 —— 垂体释放生长激素,刺激肝脏合成 IGF-1,IGF-1 作用于骨骺端生长板促进软骨细胞分裂增殖。阿基孚 iKids-Growth作为 IGF-1 生长因子增敏剂,以牡蛎、黄芪等天然提取物为原料,采用 “日夜双效” 配方:白天提升骨骺细胞对 IGF-1 的敏感性,夜间增强肝脏对生长激素的响应以促进 IGF-1 分泌。

《儿童膳食补充剂 iKids-Growth™改善银罗素病 (SRS) 身高发育的临床研究》(ChiCTR2300071632)终期统计结果显示,该产品可显著提升 SRS 儿童身高标准差分数(p<0.05),且不影响 IGF-1/IGFBP-3 摩尔比,对糖脂代谢、肝肾功能及甲状腺功能无不良影响,已在 Vitafoods Asia 等国际展会上获得广泛认可,成为天然活性成分应用的典范。

5、口服饥饿素功能类似物,刺激内源性生长激素分泌。

饥饿素可通过激活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HSR),刺激脑垂体释放生长激素,进而提升IGF-1水平,参与调节生长发育、代谢及肌肉合成等生理过程。

①类饥饿素具有促进生长激素分泌的作用机制。

部分食品发酵益生元因具备类似功能被称为 “类饥饿素”。智仕高 HGHI从天然酵母中提取 “类饥饿素多肽”(一种温和刺激垂体的活性成分),搭配九种必需氨基酸,既能补充生长激素前体物质,又能刺激垂体自然分泌内源性生长激素。

目前其产品临床研究正在征募阶段,其研究课题《智仕高改善生长迟缓儿童身高的临床研究》,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开展,研究预计实施时间从2025-10-15至2026-09-30。

②口服生长激素药物研发,以伊布莫仑及其类似物为核心。

研究发现,一些肽类或拟肽类的临床化合物表现出了GHSR激动活性,具有诱导生长激素释放的作用。目前进入临床研究的化合物包括examorelin(艾沙瑞林)、tabimorelin(他莫瑞林)、pralmorelin(普拉莫瑞林)、ibutamoren(伊布莫仑)、tesamorelin(替莫瑞林)、anamorelin(阿那瑞林)和macimorelin(马昔瑞林),其中,替莫瑞林和马昔瑞林已被FDA批准上市。

伊布莫仑是一种生长激素释放肽 (GHRP) 的拟态物,能够与脑垂体的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HRH)结合,促进GHRH信号发挥作用,刺激生长激素分泌。2017年6月,Ammonett Pharma公司开发的口服药物伊布莫仑被FDA批准可用于治疗“特发性生长激素缺乏症(GHD)儿童,这是该药物首次获得监管机构的孤儿药审批。

国际研发:伊布莫仑(LUM-201)低风险可期

国外Lumos Pharma公司持有的伊布莫仑改良配方LUM-201,两项 II 期研究(OraGrowtH210、OraGrowtH212)均达主要终点:1.6mg/kg/ 天剂量下,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PGHD)患者治疗 6 个月年化身高增速 8.2 厘米 / 年,12 个月时为 8.0 厘米 / 年,且无治疗相关严重不良事件,目前针对儿科生长激素缺乏症(PGHD)的3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国内金赛研发口服生长激素:伊布莫仑类似物

国内金赛药业也在一直布局伊布莫仑类似物研发。2022年至2025年间,金赛开展了口服小分子生长激素促分泌药物(GS3-007a干混悬剂)的多项临床试验:

2022年9月,长春金赛在川北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启动首次临床试验,共96人参与,评估安全性(剂量0.4mg/kg–6.4mg/kg)。研究于2023年4月1日完成,数据未公开。

image.png

2023年6月19日,再次在同一医院开展临床研究,重点评估0.8mg/kg和1.6mg/kg剂量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数据仍未对外。

image.png

2025 年 3 月,在《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发表研究,阐述伊布莫仑类似物的合成工艺与儿童生长领域的应用潜力。同年 9 月宣布其自主研发的伊布莫仑类似物GS3-007a在境内生产药品注册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受理,并计划用于治疗内源性生长激素缺乏导致的儿童生长缓慢。

image.png

但需注意,该类产品虽为口服剂型,仍存在潜在风险:已知注射用生长激素常见甲状腺功能减退、糖代谢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3%-5%),还可能引发股骨头滑脱等问题;口服伊布莫仑类似物虽避免注射风险,但提升生长激素分泌量可能加重代谢负担,长期对糖脂代谢、骨骼发育的影响仍需大规模临床验证,目前安全性数据尚不充分。

科学选择,安全优先

面对众多儿童生长发育产品,家长应根据孩子实际情况,结合专业医生建议,做出科学选择。无论选择哪类产品,安全性应放在首位,关注成分纯度、生产工艺、认证资质和临床数据。对研发阶段的实验性化合物,需保持谨慎态度,避免非医疗必要情况下使用。只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能科学助力儿童发挥生长潜能。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于3月5日在北京
    眼睛发红胀痛、视力骤降,53岁阿姨险些失明
    近日,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