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如何赋能医改?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答央广网记者

    2025-07-28    来源:健康日报网    编辑:康康

央广网北京7月28日消息 (记者 雷妍) 7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市深化医改的有关做法。会上,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林航就“AI如何赋能医改及健康行业发展”答央广网记者。

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林航 (央广网记者 雷妍 摄)

“通过云端智联、AI辅助系统,区域医学影像中心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远程阅片年均达3万余例,形成了社区检查、专科医院诊断的高效诊疗模式,助力了基层诊疗效能提升。”林航介绍,在海淀医院及49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部署AI眼底筛查平台,对黄斑眼底病变等12类病症进行筛查,累计检测11万余例;运用AI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分析技术开展血液病早筛早诊1万余例,检测效率大幅提升,有效推动了居民的预防关口前移。

同时,AI的应用还提升了家庭医生服务能力,今年3月,依托“海淀健康”小程序上线AI医生助手,可辅助诊断3000多种常见疾病,有效提升了家庭医生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健康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体制机制创新。林航介绍,海淀区发布了《海淀区医药健康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及一系列支持政策,成立高新科技临床转化应用中心和全国首个临床医学概念验证中心,2024年兑现政策奖励补贴达2.7亿元,其中新药研发和医疗器械领域占比超40%;自2024年以来,举办了15期“医企向未来”活动,为医疗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企业搭建高效沟通平台;成立海淀区骨科机器人联盟,运用机器人累计开展手术3000余例,促进了常规手术标准化、复杂手术微创化、高难手术智能化。2023年和2024年区政府投入财政资金8300余万元,支持了10个创新技术在医疗机构落地示范应用。“今年我们还将继续加大投入,为更多的科技创新技术提供应用场景。”林航表示。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于3月5日在北京
    眼睛发红胀痛、视力骤降,53岁阿姨险些失明
    近日,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