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湿热天 外耳道湿疹高发

    2025-07-28    来源:健康日报网    编辑:康康

天气湿热,耳朵也跟着遭殃。最近,多家医院耳鼻咽喉科迎来外耳道湿疹患者就诊高峰。外耳道湿疹最典型的症状是耳道痒,并且会流出黄色分泌物,并反复发作,还需及时治疗。想要预防该病,保持耳道干爽很重要。

患者比平时增加两三倍

因为忍受不了双耳瘙痒、流黄水,20来岁的张女士最终还是走进了温州市中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尤孙文的诊间。了解了张女士的症状后,尤孙文估计这又是一名外耳道湿疹的患者,因为最近正是该病的高发季。经过仔细检查,证实跟他猜想的一样,果真是外耳道湿疹急性发作。

张女士说自己平日特别爱干净,洗了澡之后若是不用棉签掏掏耳朵,总觉得里面会有水,掏了才干净。在最近一次掏了耳朵之后,便出现发痒刺痛感,并且越来越严重,甚至还流出黄色分泌物。尤孙文告诉张女士,正是这种“爱干净”引起了外耳道湿疹。他解释,高温湿热天本就易引发外耳道湿疹,再加上其总掏耳朵,不当的耳部护理行为诱发了疾病。经过耳内镜下耳道清理及两周的药物治疗,张女士的耳道恢复了正常。

“夏季是外耳道湿疹的高发季,近期受湿热天气影响,门诊患者更是增加了两三倍。”尤孙文说,临床上,该病多见于年轻人。另外,婴幼儿以及过敏体质人群也是高发群体。由于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婴幼儿易中招外耳道湿疹,几个月大的宝宝可能表现为睡觉时频繁摇头、抓耳,耳廓湿润并有黄色结痂。而有湿疹、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病史或家族史的人群,皮肤免疫反应异常,普通刺激物即可诱发炎症反应。

保持耳部干爽是预防关键

外耳道湿疹是发生在外耳道内、耳廓及耳部周围皮肤的变态反应性多形性皮炎。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类。

急性期时,耳部有剧烈的瘙痒和灼热感,皮肤红肿并出现粟粒样小丘疹或小水疱。破溃后流出黄色水样分泌物,分泌物凝固后形成黄痂。患者常因剧痒而抓挠,导致症状加重。到了亚急性期时,渗液减少,但出现较多结痂和脱屑。瘙痒感虽有所减轻,但仍令人困扰。慢性期时,皮肤增厚、粗糙、皲裂,呈苔藓样变,有色素沉着,外耳道可能因此狭窄。此时,患者常因持续瘙痒而影响生活质量。

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多认为与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变态反应有关,如食物,牛奶、鱼虾、海鲜等;吸入物,花粉、动物皮毛等,接触物;药物、化妆品、肥皂等。

尤孙文强调,湿热环境是外耳道湿疹的重要诱因。夏季游泳、洗澡后耳道未充分干燥,或长期处于高温潮湿环境,都会增加发病风险。此时,再遇上频繁掏耳、使用硬质挖耳工具等不当护理方式,无疑是雪上加霜。洗发水、染发剂、耳饰金属等物质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过敏体质人群接触这些物质后,耳道容易出现红斑、丘疹伴剧烈瘙痒。而长期佩戴助听器、耳机也会造成机械性摩擦刺激,诱发该病。此外,该病与精神因素也有一定关系。长期精神高度紧张、失眠、焦虑、抑郁人群更易中招。

“耳道瘙痒持续3天以上、有黄色分泌物或渗液、耳道皮肤明显红肿增厚,要及时就医。”尤孙文提醒,平时保持耳部干爽,避免刺激,可远离“耳痒之恙”。(本报记者 胡宁)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于3月5日在北京
    眼睛发红胀痛、视力骤降,53岁阿姨险些失明
    近日,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