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影像“上云” 拎着胶片就医将成历史

    2025-11-23    来源:健康日报网    编辑:康康

央广网北京11月21日消息(记者雷妍)11月20日,国家医保局启动全国医保影像云跨省调阅服务。长期困扰异地就医患者的检查检验结果“找不着、带不走、跨省难”等问题,有望得到根本解决。

异地就医将不需拎胶片、重复检查

11月20日下午,经患者授权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一名医生轻点鼠标,电脑上立刻显示出该患者此前在河南郑州拍摄的医学影像资料。无需拎着胶片就医,也不用重复检查,结合系统内完整、清晰的影像资料,医生很快给出诊断。这就是全国医保影像云跨省调阅服务对患者最直观的“好处”。

首批开展医保影像云跨省调阅的医疗机构覆盖多个省份。国家医保局大数据中心主任付超奇介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可调阅来自福建三明、河北雄安、河南郑州、陕西延安、宁夏固原等地的医保影像数据。此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等也分别实现了与指定省份间的影像跨省调阅。

今后,影像互通将延伸至更多省份、更多层级的医疗机构,越来越多患者将能在异地就医时享受这一便捷服务。国家医保局副局长王文君介绍,根据国家医保局规划,今年底将力争实现全国部分医疗机构跨省调阅医学影像信息;到2027年底,力争建成全国医保影像云数据“一张网”,实现“路路通”,从根本上减轻患者重复检查的负担。

标准先行,保障“上云”影像质量

近年来,国家医保局推动影像“上云”,即各个医疗机构将影像数据上传到云端,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管理与共享。同时,推动形成全国医保影像云数据“一张网”,实现患者可阅、同行可查、医保可核,为有效解决广大患者重复检查费时、费力、费钱的痛点问题奠定基础。

同样的检查,在三甲医院与基层医院的结果不同;同样的设备因操作人员水平不同而质量悬殊……如何保障“上云”影像的质量“过硬”“有效”?

王文君表示,在医保影像云建设中,始终坚持标准先行,研究医保影像数据采集、上传、存储和质控的标准体系,制定调阅技术规范,确保影像数据能够规范高效流通。

启动仪式现场,全国医保影像云实时数据显示,自当日14:30~15:46,医保云后台共上传数据约11.3万条。截至11月20日,国家医保局已归集的医保影像云索引数据超1.7亿条。

云端信息更精准完善,减少误诊漏诊

“物理胶片信息有限、易损易失的困境将成为历史。”中国工程院院士、影像医学专家王振常介绍,与传统物理胶片相比,医保影像云采用的电子胶片清晰度更高,信息更完整,为医生诊断提供更大便利。与此同时,个人健康数据的每一次记录,让个人的健康信息更加连贯。医生可调阅患者历史影像,能够清晰追溯病情的动态演变,捕捉疾病发展的关键节点,让诊断更精准,大幅减少误诊漏诊。

以后,“患者不需要再拎着胶片东奔西走,打开手机就能随时查阅全量的历史数据。”王振常说,这是影像行业告别信息孤岛时代,走向全面互联互通的历史时刻。更重要的是,当云影像模式复制到检验病理、超声、内镜等领域时,边际成本会持续下降。一个连接14亿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数据平台将真正崛起。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于3月5日在北京
    眼睛发红胀痛、视力骤降,53岁阿姨险些失明
    近日,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