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名医号 | 正确认识慢阻肺,这些知识要知道!

    2025-11-19    来源:健康日报网    编辑:康康

央广网北京11月19日消息(记者 郭彦伟)提到“慢阻肺”,许多人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老年人咳嗽、气喘的画面。然而,这个沉默的“呼吸杀手”正日益年轻化,它并非衰老的必然,而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疾病。2025年11月19日是第24个“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题为“呼吸不畅,当心慢阻肺病”。如何正确认识慢阻肺?清华大学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牟向东给出了答案。

《中华名医号》科普专家:清华大学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 牟向东

慢阻肺,不只是“肺”的事

牟向东介绍,慢阻肺的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以简单理解为气道变窄了,呼吸时气流进出不畅,像被堵住的吸管,其核心是“发炎”与“破坏”:长期的有害气体(主要是香烟烟雾,也包括粉尘、废气等)刺激,导致肺部发生慢性炎症。其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堵住气道:让呼吸的通道变窄、痰液增多。

2.破坏肺泡:让肺的弹性下降,像失去弹性的旧气球,无法有效进行气体交换。

3.全身性影响:它不仅是肺部疾病,更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长期的缺氧和炎症会引发――

①肌肉萎缩:四肢无力,活动能力下降;

②心血管风险:增加心脏病、高血压风险;

③骨质疏松与焦虑抑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识别慢阻肺的预警信号

牟向东表示,慢阻肺的早期症状非常具有欺骗性,极易被误认为是“年纪大了”或“抽烟的正常反应”,当出现以下预警信号时尤其要警惕:

1.持续性咳嗽:不是偶尔咳,而是几乎每天都会咳,且持续数月。

2.咳痰:通常为白色黏液痰,晨起时更多,感染时可能为脓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这是最核心的信号。最初可能只在上楼、快走或提重物时感觉“气不够用”,逐渐发展到穿衣、洗澡等日常活动都感到费力。

4.喘息和胸闷:感觉胸口有压迫感,或呼吸时带有“嘶嘶”声。

5.活动耐力下降:如果您发现,过去能轻松完成的散步、爬楼,现在变得力不从心,需要中途休息,这很可能不是简单的“老了”,而是肺功能在报警。请将“活动耐力”视为和血压、血糖一样重要的健康指标。

日常护肺行动指南

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保护肺部健康?牟向东建议如下:

1.戒烟,任何时候都不晚:这是最重要、最有效的一步。

2.远离污染:在雾霾天减少外出,使用空气净化器。厨房务必安装并使用抽油烟机。

3.适度运动:在医生指导下,从慢走、太极等开始,循序渐进。

4.均衡营养:保证优质蛋白摄入,维持呼吸肌力量。

5.学习“唇缩呼吸法”:感觉气短时,用鼻子吸气,然后像吹口哨一样撅起嘴唇慢慢呼气,能有效缓解呼吸困难。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于3月5日在北京
    眼睛发红胀痛、视力骤降,53岁阿姨险些失明
    近日,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