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长出“大红痘”肿痛难自愈,不都是因为上火

    2025-01-08    来源:健康日报网    编辑:康康

  “鼻子长出‘大红痘’,肿痛难自愈,有时不都是因为上火。”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创面修复科(疮疡科)主任、主任医师向丽萍表示。

  家住长沙23岁的小李就是一个典型的病例。2周前,小李的鼻尖冒出了一个红点,伴随着细微的疼痛与不适。由于小李平时饮食习惯喜好吃辛辣、刺激食物,加上冬天爱窝在暖炉旁和电热毯上,起初,他以为这只是冬天常见的“上火”现象。于是采取各种去火方法,从多喝水到饮用金银花、蒲公英等降火茶饮,但红肿与疼痛并未消除,反而愈演愈烈,于是,内心焦虑的小李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面修复科就诊。

  经过一系列细致的检查,接诊医生告诉小李,鼻子上出现的“红点”并非单纯的上火所致,而是一种名为“鼻疮”的病症。一种在寒冷干燥季节里,因鼻部皮肤屏障受损、细菌或病毒感染而引发的炎症。

  经中医诊断后,医生给予患者黄芩汤内服,以清热解毒、泻火散结;同时,外用辰砂定痛散搽鼻内,以止痛消肿。经过一周的治疗,患者鼻疮明显好转,疼痛减轻。继续治疗后,鼻疮完全愈合,未留疤痕。

  向丽萍介绍,中医口中的“鼻疮”,是指一种在寒冷干燥季节里,因鼻部皮肤屏障受损、细菌或病毒感染而引发的炎症。鼻疮即鼻孔口湿疹。鼻部的一种病,发病时鼻翼红肿,鼻孔内疼痛。鼻疮在中医古籍中多有记载,其发病机理与肺经风热、气血淤滞密切相关。肺开窍于鼻,肺气通于鼻窍,当肺经风热或气血淤滞时,鼻窍首当其冲,易生疮疖。此病表现在鼻孔周围皮肤色紫溃烂,小儿多见。

  中医采用内外兼治法。内治法,即通过口服药物,调理脏腑功能,清除体内热毒,以达到治疗鼻疮的目的。针对肺经风热型鼻疮,可用黄芩汤清之。黄芩汤由黄芩、桑皮、生栀子、桔梗、赤芍、连翘、薄荷、生甘草等药物组成,水煎服,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散结的功效。对于气血淤滞型鼻疮,则宜活血化淤、通络止痛,可选用当归、生地黄、赤芍、川芎等中药,水煎服,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疮疖消散。

  中医外治法,即直接作用于鼻窍局部,通过外用药物或物理疗法,促进疮疖愈合,缓解疼痛。对于鼻疮初起,干燥疼痛者,可用辰砂定痛散搽鼻内,以清热解毒、止痛消肿。辰砂定痛散由辰砂、石膏、胡黄连、冰片等药物组成,共研极细末,生地汁或麻油调搽鼻中。若鼻疮已破,流脓水者,可用青蛤散涂敷,以清热解毒、收敛生肌。青蛤散由蛤粉、石膏、黄柏、轻粉、青黛等药物组成,共研细末,香油调成块,次加凉水调稀,涂疮上。

  向丽萍表示,得了鼻疮需要细心护理,戒除挖鼻及拔鼻毛的不良习惯,治疗过程中严禁挤压、触碰、局部灸治及早期切开。在护理过程中,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气血调和,加速病情恢复。同时,注重饮食调养,避免辛辣、油腻之品,多吃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养阴清热、生津润燥。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于3月5日在北京
    眼睛发红胀痛、视力骤降,53岁阿姨险些失明
    近日,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