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华血液公益行-血液疾病规范化诊疗行(泉州站)成功举办!

    2024-06-03    来源:健康日报网    编辑:健健

雨幕细密笼罩泉州,但阻隔不了公益爱心的传递。6月2日,由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同心家园公益基金会、福建省诺康扶贫慈善基金会主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承办的2024中华血液公益行-血液疾病规范化诊疗行(泉州站),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东海院区成功召开!

活动现场

此次活动特别邀请到血液疾病领域顶尖专家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侯明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梅恒教授、陈飙社长,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赵东陆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婷教授、李静教授、郑晓云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林聪猛教授,龙岩市第二医院谢永欣教授,莆田市第一医院林武强教授,以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胡建达教授、潘敬新教授、郭熙哲教授、张学亚教授、吴诗馨教授、黄月琴教授、林翠芬护士长参会。

大会致辞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胡建达教授作大会致辞。胡教授首先对到场的各地专家、同心家园公益基金会、福建省诺康扶贫慈善基金会及志愿者们表达感谢。他表示,各地专家齐聚泉州,机会难得,希望通过此次公益活动让血小板减少患者获得切实帮助。

胡建达教授

基金会致辞

随后,同心家园公益基金会高航秘书长发言,他介绍了中华血液公益行的由来,感谢专家们以及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并表示,医疗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希望,未来能够通过志愿者将更多患者汇聚起来,加强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督促、相互鼓励,共同对抗病魔,共迎健康生活。

高航秘书长致辞

颁发爱心医生证书

为了向关爱、救治血液疾病患者而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的医学专家们表示感谢,同心家园公益基金会为医生们颁发了爱心医生证书,由同心家园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张琳女士、福建省诺康扶贫慈善基金会张长珠理事长及黄桂根秘书长主持颁发。颁发仪式上,福建一名30年病史的ITP患者特地送来锦旗,向胡建达教授表达感激之情。

爱心医生证书颁发现场

患者感恩送锦旗

专家讲座

颁发爱心医生证书环节结束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梅恒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侯明教授分别围绕“ITP诊疗”等话题进行专题分享。

首先,梅恒教授为大家作《ITP治疗进展与挑战》专题报告。低血小板计数可导致ITP患者、出血、死亡风险增加,梅教授表示,即使经过规范化治疗仍有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出现复发或进展为难治性ITP。在治疗方面,ITP患者存在血小板破坏增加和血小板生成不足问题,需要标本兼治。梅教授提到,最新获批的长效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罗普司亭,能够降低出血风险、维持血小板计数在安全稳定范围内,且安全性良好,并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契合ITP指南的治疗目标,是ITP患者不可或缺的治疗药物。

梅恒教授

随后,侯明教授进行了《ITP如何治疗》专题讲解,分享了新诊断、女性、老年等ITP患者的治疗经验。侯教授建议,新诊断ITP患者,如伴出血和出血高风险,可采用大剂量地塞米松联用TPO-RA治疗。并指出,新诊断ITP患者初治有效率高,但易复发,约60%-70%的患者会进展为持续性或慢性ITP。侯教授总结道,对于抗核抗体(ANA)阳性、小于40岁的年轻女性患者,可首选利妥昔单抗,羟氯喹可作为备选药物;对于绝经后女性患者,可考虑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达那唑。如果是有克隆性造血的老年患者,侯教授建议使用低剂量地西他滨作为后续的首选治疗。还表示,有反复感染史或瘤变史的ITP患者,应避免使用利妥昔单抗、免疫抑制剂及脾切除术。

侯明教授

大咖惠谈

随后,陈飙社长、林聪猛教授作为主持,与谢永欣教授、郭熙哲教授、郑晓云教授和李静教授就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问题进行讨论。谢永欣教授表示,提升ITP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非常值得重视的临床课题。郑晓云教授强调,规范化治疗至关重要,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甚至治愈疾病的“密钥”。之后,李静教授根据经验分享,可以通过出血风险分层制定更有针对性、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优化疾病管理。林聪猛教授提到,目前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临床中存在许多擅自减药、停药的情况,因此仍需加强患者教育工作,医患携手,共同推进规范化诊疗。

专家讨论

日常护理讲解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翠芬护士长详细介绍了血小板减少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她表示,口服TPO-RA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食物限制,部分药物需要空腹、餐前间隔1小时或餐后间隔 2小时服用。并建议,饮食应保持均衡,进食易消化、富有营养、高维生素且少渣的食物。林护士长还指出,近半数患者有抑郁情绪,四分之一的患者有焦虑问题,情绪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应予以重视。建议患者积极思考、拓展兴趣,也可以咨询心理医生,切勿认为只有抑郁了才有必要治疗。

林翠芬护士长

医患零距离

专题讲座及讨论结束后,高航秘书长、吴诗馨教授、张学亚教授和黄月琴教授参与了医患零距离环节,就患者代表分享的血小板减少治疗经历展开对话。令人欣喜的是,一位年轻女性患者经罗普司亭治疗实现了痊愈。她鼓励患友们,不要放弃治疗,要相信自己、相信医生。张学亚教授指出,在血小板计数较低的情况下,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悲观情绪,并且可能非常迫切地希望血小板计数升高,甚至达到正常水平。实际上,对于血小板计数>30×109/L且无出血风险的患者,可以保持临床观察,并非一定要积极进行药物干预。黄月琴教授同样表示,血小板计数达到正常水平并非必要,但对于在观察随访中的患者,如出现出血、或者进行拔牙等治疗,则需要及时提升血小板水平,以免疾病进展。随后,吴诗馨教授提到,对于无需治疗的观察随访患者,需要给予更多有关预防感染、预防出血的日常护理支持。

专家现场答疑

大会总结

胡建达教授作大会总结,对各位专家拨冗前来表示感谢,对志愿者的组织协调工作表示赞赏。期待通过类似公益活动,为更多患者提供帮助,特别是对于慢性、复发性、难治性患者。同时,胡教授表示,医学研究是促进临床进展的重要组成,期待胡豫教授、梅恒教授团队做出更多成果,为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胡建达教授总结发言

专家义诊

在大咖惠谈、日常护理讲解、医患零距离环节进行的同时,备受患者期待的大型义诊环节同步开展。义诊现场,与会的全体专家为到场的每一位患者解答疑问,细致耐心地为他们提供专业指导。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于3月5日在北京
    眼睛发红胀痛、视力骤降,53岁阿姨险些失明
    近日,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